English

我看《新编大学英语》

2000-12-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中山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宗炎 我有话说

不久以前,我旁听过一堂大学英语课。讲课的是一位老教师,他工作认真,讲课前十分钟就到了课室。讲完了课,他先后对三个学生提问。第一个听到老师发问,恭恭敬敬地站起来回答说不懂。问第二个,他也恭敬敬地站起来回答说不懂。再问第三个,回答还是一样。老师很失望,我也觉得,这些学生英语学得太差劲了。老师那么认真,他们可一点东西也没学到。

现在我的看法可有点改变了。学生英语没学好,这是事实,可是能全怪学生吗?在提问前,老师是否考虑过问题的适当性?在提问时,是否要给学生以回旋的余地?学生答不上,老师为什么一点提示也不给,一个劲儿问下去?

在课堂活动中,怎么保证师生协作,向预定目标稳步前进呢?《新编大学英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可供选用的模式。

《新编大学英语》是一套体系完整的教材。全书有课文两册,阅读材料活页两册,学生自主听力材料两册,答案两册,教师用书两册,共十册之多。此书由应惠兰教授主编,邵永真教授和加拿大专家SallyRoss审稿,参加编审工作的共有中外专家十余人。书成之后,据报告已在浙大1997年8个试点班使用,参加的学生共2600多名,成绩优良。

浙大英语教学获得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他们自己认为是由于采用了新的模式。在本书前言里,编者开宗明义,说本书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一是环绕若干主题进行教学。现在让我们分别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什么呢?编者说,“旨在理解和体现学生在知识、智力、情感、个性方面的需求。”

看到这句话,我有三点感想:(1)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2)它有明显的优点;(3)这个要求很高,可以作为努力的方向,但不能指望只靠一套教材、几个教师就把全部任务完成。

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什么,大家是清楚的。老师讲,学生笔记;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作出规定,学生一一遵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果没有机会发挥,进步怎能迅速,学习效果怎能提高?假使把学生摆在完全被动的地位,那么即使他们能把老师所教的全部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过是鹦鹉学舌,谈不上把外语灵活运用。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与学生沟通,注意他们的反应;在设计教程和安排课内课外活动方面,老师非但要考虑教学大纲和上级的规定,还要看到学生的事业前景及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品质,不能以为把书教完便算了事。

《新编大学英语》的另一特点,是采取主题教学模式。大家知道,不同教材的编者各有不同的路子。有的从语言体系入手,强调句子结构;有的从语言功能入手,强调发言得体;有的从实际生活入手,强调课题要有真实性,词语运用要有灵活性。在教学路子和具体操作方面,《新编大学英语》的模式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只要翻看一下目录,就知道全书有24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学生所有听、说、读、写、译等活动都是环绕这些主题展开的。

每个单元都包括四个部分:(1)准备活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他们可以按自己已有的知识自由答复。(2)以听力为中心的活动;学生听了一段录音,根据听到的信息回答问题。(3)以阅读为中心的语言活动:学生读了一篇文章,按内容回答问题。(4)巩固和提高,那是完成上述各种活动之后再进一步。

上述做法有什么目的呢?显而易见,第一,这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开发他们的语言库容;第二,这是以联合方式培养多种语言技能。与传统模式相反,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是背老师的答案,模仿老师的程式;不是战战兢兢,惟恐走差一步,而是自由自在地表示意见,作出反应。

这样做会有什么效果呢?可以预料,首先,无论是发言还是作文,学生都不愁无思想情感可以表达;其次,听过录音,看过文章,语言材料已经有了,不愁有话说不出;又其次,一个题目既听又说,既读又写,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题目上,观察力、记忆力会加强,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和发展。所有这些,采用传统模式是做不到的。

以上讨论的是《浙大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基础理论,现在我们可以转而考察书中的具体材料和思想内容了。

《新编大学英语》(第一、二)以24个主题为桥墩,搭起一道长桥来。这些主题是什么?编者选用这些主题时,是以什么为指针的呢?

我们不妨把书中主题一一列出,再加以研究。

1.Love 2.Psychology in Our Daily Life 3.Culture 4.Holidays and Special Days 5.Money 6.Shopping7.Emotions and Health 8.Social Problems 9.The Joy of Travel 10.Manand Animals 11.Advertising 12.Reflections on Life 13.Food 14.Personality 15.Career Planning 16.Learning Skills17.Language 18.Natureand Nurture 19.Muisc 20.Creativity 21.Gender Differences 22.Risks 23.College Life 24.Time

上面这些主题是怎么选出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编者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他们说,书中选用的材料具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思性。看来这些就是选择主题的标准。

查看各单元,诚如编者所说,其中材料“与学生的校园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认为,这些贴近生活的材料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因为没有看到第三至第六罂内容,不对主题进行评论。

一本好的外语教材,在语言方面固然要合乎规范,在思想内容方面也应该正确和健康,这是不待言的。从思想意识角度看,《浙大英语》应该怎么评价呢?

书中的选文有的以平淡的笔墨,说明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的以写实的手法,描绘美国治安恶劣的情况。尤其精彩的是那关于advertising的单元,其中有文章揭露广告商们怎么利用花言巧语去骗人购物,又指出政客们怎么舞文弄墨去愚弄选民。

主题教学模式的一个特点,是环绕一个主题展开多种活动,培养多种语言技能。在这方面,我们感到《新编大学英语》的编者花样翻新、构思巧妙,使人欢喜赞叹。书中的练习,有的关于词形,有的关于句式,有的促使学生选词造句,有的帮助学生谋篇布局。其范围之大,种类之多,无疑远远超过好些别的教材。

在培养听力方面,《浙大英语》对学生提出了多种问题,如:(1)回答trueorfalse;(2)指出所用的是什么词语,(3)弄清who,when,how,what,why等问题,(4)综述全篇要旨,(5)还有更进一步的,那是估量发言人的特殊性格。这样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明是好办法。

在培养写作能力方面,除上述各项外,本书还有别的作业,如检阅全文内容、纠正误用词语。经过这些锻炼,学生便能抓住重点,纲举目张,将来无论是写读书报告还是研究论文,都能心中有数。

在翻译方面,《新编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独辟蹊径,尤其值得称道。编者不是先让学生翻译,然后挑出缺点,而是先予以指点,然后让学生进行试译。这种方法可以叫做guided translation,不即不离,恰到好处。

最后,我们要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按《新编大学英语》的设计,学生处于中心地位,这是肯定的,一般教师也是赞同的。可是面对学生,老师应何以自处呢?他们完全知道,不能瞎指挥,不能瞎掇弄,可是他们自己的工作和任务是什么呢?在课内和课外,他们应该作为观察者、记录者、备咨询者,还是作为监控者、协调者、领导者呢?他们应该把《浙大英语》视为刚性教材,一字不改,还是应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授课时对它作出必要而谨慎的调整呢?

在实际操作中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很难设想,有个什么一刀切的办法,在全国各高校都能顺利施行。各校学生水平有高下之分,教学进度有快慢之分,课时分配也有多寡之分。无论哪个教师,都不能保证把一套教材中每一个问题都讲透,每一个练习都做完。

通读《新编大学英语》全书,通读课文正本和教师用书,对于上述问题都没有一个字提到。直到1998年11月18日,我们才从报纸上一篇文章知道编者原来有个切合实际的看法: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

上面这些话说得具体、明白、完整,我们建议,把这个主张写进本书的前言,也加入教师用书并加以发挥。

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并不是靠边站,这一点必须说得清清楚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